昨天翻抽屉找胶带的时候,突然看见角落里躺着一本破旧的集邮册。这玩意儿还是我小学那会儿沉迷过一阵子,后来早忘了。顺手抽出来抖了抖灰,结果封口处飘飘悠悠掉出来一张皱巴巴的邮票。
手贱引发的疑问
我捏着这玩意儿刚想塞回去,旁边刷手机的老王冷不丁来了一句:“哟,玩邮票?这一枚品相还凑合。” 我顺口就杠上了:“这不就是一张旧邮票么,还一枚一张的。”老王推了推老花镜,笑得贼促狭:“外行了?这叫法可不一样!”被他这么一噎,我这该死的胜负欲蹭就上来了——今天非得整明白这俩词儿有啥区别!
书房里的折腾
我直接抱着那本积了八百年灰的册子冲进书房,哗一下全摊在桌上。册子里大部分邮票都是用那种透明小塑料袋单独装着的,边角都磨毛了。我拆了几袋,把邮票倒在白纸上,捏着放大镜一寸寸看。又翻箱倒柜找出当年买邮票的破本子,上面七扭八歪记着“猴票四方连一张”、“长城特种邮票一套八枚”之类的鬼画符。
折腾到后半夜,摸着那些薄薄的纸片,心里总算有点数了:
- 张嘴就来的是“张”:平常跟人说“给我一张邮票贴信”,没人会觉得怪。这词儿就跟说一张纸、一张饼似的,透着股大大咧咧的日常味儿。
- 掏家伙的时候用“枚”:等我真从集邮册里小心地捏出那个独立小袋子,话到嘴边自动就变成了“你看我这枚xxx……” 。自己听着都觉得像个老学究。
- 整块儿的叫“张”,落单的喊“枚”:翻册子发现个有趣的——没撕开的整版邮票,我那破本子里写的全是“一张”。但只要是从整版上撕下来的、被郑重其事单独供起来的,后面跟的量词准是“枚”。
- “枚”字一出口,身价往上走:试着对老王喊“我这有张80年猴票!”,他眼皮都没抬。换成“我藏了枚80年猴票”,这家伙立马凑过来问品相。啧,人情冷暖!
- 手上动作不一样:收拾的时候发现个下意识的动作——随手往信封上啪嗒一贴的,心里默认是“贴了张邮票”;可要是用镊子夹着往定位册里放的,喉咙里铁定咕哝着“再收进一枚”。
“搞了半天就这?”
早上顶着黑眼圈跟老王显摆我的研究成果,这老小子嘿嘿一乐,从兜里摸出个小红本晃了晃:“行你,总结得挺像样!不过嘛……”他唰地翻开本子,露出里面夹着的一张带印刷瑕疵的邮票,“昨儿就想问你来着,你这儿有没有这种错版票,有的话——是叫‘一枚’还是‘一张’?”
好家伙!闹了半天是在这儿等着我!气得我抓起桌上那本破集邮册就朝他砸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