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伙唠唠我前阵子折腾信标数据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老脸一红,踩的坑比我脚上穿的鞋还多!事情是这样的,上周我那个做硬件的哥们突然甩了个项目过来,说甲方爸爸催着要一批信标数据做分析,急得火烧眉毛。我一拍大腿,不就是收集点数据嘛小意思!结果……呵呵。
想都没想就开干
直接翻出尘封已久的老开发板,吭哧吭哧把几个蓝牙信标绑上去。心里美滋滋想着“插电就干活”,结果开机一看,开发板的调试灯是亮了,可手机APP死活扫不到信标!当时我就蒙了,在工作室里像个无头苍蝇,把板子翻来覆去检查了三遍,才猛然想起来——
光想着硬件能用,软件早八百年没更新了,跟现在的信标协议根本不认识。手忙脚乱刷固件折腾到凌晨两点,工位旁的外卖盒堆成了山。
信标当石头,满地撒
设备搞定了,该摆信标了?我随手抓了五个信标,哼着小调走进测试区。心里想着“反正面积不大,随便放放能收信号就行”,东墙角塞一个,桌子上扔一个,甚至有个被我顺手搁饮水机顶上了!结果开始采集数据时,软件上的信号强度图直接成了抽象派画作——线条抖得比帕金森还夸张,数据点满天飞。
近的信标互相干扰打架,远的信标干脆罢工装死,整张图比小学生的涂鸦还混乱。气得我差点把桌子掀了,老老实实翻出尺子重新一米一个码整齐。
手机当爹供着都不敢动
第三次测试学乖了,捧着手机像捧着祖宗牌位,大气不敢喘,龟速在测试场挪动。数据曲线是漂亮了,心里正得意,忽然感觉手上一沉——靠!手机居然自动熄屏了!我明明记得设置过“永不熄屏”?!翻回去一看:
- 手机系统更新后重置了息屏设置
- APP在后台被系统“优化”冻结了
走了半小时的数据,只有开头两分钟是活的,后面全是空气!当时真想学土拨鼠原地尖叫。
冻僵的手和罢工的信标
想着周末没人打扰,大清早摸黑去厂房测试。进去就觉得冷飕飕的,但看信标蓝光还亮着就没在意。结果采集中间数据突然大面积丢失,掏出备用温度计一看:8℃!信标规格书上写着工作温度0℃到45℃,看着不低对?但它没告诉你——低温下电池内阻飙升,电压跌得比股票还快!剩下三个信标电量告警的滴滴声,在空厂房里响得跟哀乐似的。
以为结束又翻车
熬了整夜终于导出个1.5G的CSV文件,看着密密麻麻的表格差点热泪盈眶。屁颠屁颠把数据丢给哥们,半小时后他电话打过来:“兄弟,你这数据怎么前半小时时间戳是12月,后半截突然跳回6月了?”我当场石化——某个信标的出厂日期没设置,自带时钟是1970年1月1日!得,还得用Python脚本一行行洗数据,洗得眼珠子都要瞪出眼眶。
现在看着整理好的报告,手还在抖。总结就一句话:别高估自己的记性,别低估设备的脾气。下次谁再问我采集信标有啥秘诀?我先给他买个暖宝宝,再送把卷尺,把他手机设置全锁死!不说了,哥们喊我去测新场子——这回我准备牵条发热的狗进去当移动恒温器…(手动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