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我今儿可算搞明白了!这事儿得从上礼拜三说起,当时在阳台切西瓜,腿上立马被叮了仨包。气得我拍着大腿琢磨:该不会这水果把蚊子招来的?
一、翻箱倒柜搞测试
昨天特意跑菜市场,把当季水果全拎回来了:西瓜、芒果、菠萝、香蕉,还捎带半个榴莲。下午四点太阳最毒的时候,我把它们一字排开放院子里石桌上,手机计时器按开,蹲三米外盯着。
- 前15分钟:菠萝边上落了俩花蚊子,围着打转但没下嘴
- 半小时左右:香蕉皮旁边突然嗡嗡嗡来了五、六只!直接往香蕉肉里钻
- 榴莲切开后:好家伙!黑压压一片全扑过去,跟开演唱会似的
转头看西瓜芒果那边,稀稀拉拉就两三只。赶紧掏出小本儿画正字记录,香蕉榴莲组十分钟添了七个“正”,西瓜那边才两笔。
二、专家说法对答案
晚上翻农业大学老同学的朋友圈,正好看见他转的实验室数据图。放大一瞅:高糖发酵水果稳居榜首!香蕉皮里的酯类化合物,榴莲挥发的硫化物,全是蚊子定位器。
我拍着榴莲壳直摇头:“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 顺手把白天拍的视频发同学,他秒回语音:“香蕉放久点效果更猛,我们实验室都用熟透香蕉当诱饵。”
三、意外收获的教训
最绝的是今早收拾残局,发现隔壁院的流浪猫把实验香蕉叼走了。刚心疼二十块钱打了水漂,转头就听见它在墙根嗷嗷叫——好家伙!满嘴蚊子包肿得跟香肠似的。这倒霉催的现场教学,比啥数据都直观!
现在我家水果刀边常年备着保鲜膜,切开的高糖水果十分钟内封严实。昨晚吃剩的芒果搁餐桌上,到今早果然半个蚊子没见着。老祖宗说“病从口入”,我看蚊子这贪吃鬼,也是栽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