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

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专家解析艺术根源细节!

今天起个大早蹲电脑前查资料,本来就想弄明白"尽善尽美"这词儿打哪来的。抄起保温杯灌了口浓茶,噼里啪在搜索框敲字。翻到篇论文说跟周朝礼乐有关系,我这暴脾气立马给专家发邮件,结果人家回我八个字:追根溯源,请看玉器。

顶着大太阳跑博物馆

手机导航导得我原地转三圈才找着青铜器馆。玻璃柜里那些绿了唧的玉璧,凑近了看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坑。导览员说这叫"坨痕",老匠人拿麻绳蘸砂子硬磨出来的。我举着手机放大十倍拍,指头差点戳屏幕上——纹路跟头发丝似的排得整整齐齐,可把我给看傻了。

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专家解析艺术根源细节!

转折点在玉工坊

下午直奔苏州玉雕厂,老师傅捏着块和田玉直摇头:"你们年轻人光会说尽善尽美,知道要磨多少道吗?"他掰着手指头给我数:

  • 先用金刚砂锉削大形
  • 换树皮裹着玛瑙粉蹭三天
  • 拿竹片蘸芝麻油抛光
桌上那半成品玉蝉沾着灰扑扑的粉屑,师傅突然拿砂纸往自己手背上"滋"一划:"瞧见没?磨玉先磨人!"

茅塞顿开在碎玉堆

回程路上琢磨师傅的话,突然想起《考工记》里那句"玉不琢不成器"。瘫沙发上翻下午拍的视频,放大看玉琮转角处的棱线——外行人觉得直溜就行,可三千年前的匠人非要多磨两遍,愣是把直角拗出微弧线!

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专家解析艺术根源细节!

晚上扒拉外卖盒子忽然笑出声。什么尽善尽美,不就是老祖宗治玉的倔劲儿吗?石头磨亮算球,偏要把纹路排成银河系;玉璧能敲响就行,非得调出宫商角徵羽。专家满嘴礼乐制度,不如工人沾满石粉的巴掌来得明白——这词儿打根上起,就是跟玉器死磕的工匠拿命换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