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约了顿火锅,看到锅里那个九宫格,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东西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我决定动手研究一下。
我先在网上翻了好几个小时,结果啥靠谱的信息都没找到,全是些乱七八糟的说法,有说为了防止汤溅出来的,有说是分割锅底的,搞得我一头雾水。
网上不行,我就打电话给我重庆的亲戚,他以前在火锅店干过活。电话一通,我就问:“叔,那个九宫格起源到底是啥情况?”
他哈哈一笑,告诉我以前重庆码头的工人没那么多讲究,就是用几根铁条自己架上锅底。工人穷,怕食物粘锅,就直接从废料堆里找铁条,然后简单焊成九个小格子。他还说,那会儿就叫“土格子”,没想那么多,就是图方便。
听了这话,我立马动手试试。我从工具箱里翻出旧铁丝网,切了几段,在自家厨房的铁锅里模仿着架起来。弄了俩小时,搞得满手油,还差点烫着手。但真的挺好使,食物分开煮不会串味,也没那么容易沉底。
之后我又翻了翻旧书和店里的宣传手册,发现九宫格从土办法一路变到今天这么精致。比如,以前铁条就随便用,现在换成不锈钢;设计上,格子大小也讲究了,小火口集中加热,节省燃料。
整个过程就像吃火锅一样,大杂烩但挺有趣。弄明白后,我还自己搞了个mini版九宫格送朋友玩,朋友们都说我瞎折腾,但我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