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见大伙儿嘴边挂着个词儿——“牛马”。一开始我还纳闷儿,寻思着这不就是说牛和马两种牲口嘛有啥特别的?后来我自个儿琢磨了琢磨,又在网上瞎划拉了几下,这才发现这词儿现在可真不简单。
我上网那么一搜,有的说“牛马”就是指牲口,专门干那些苦力活儿的。这个说法倒是不难理解,毕竟牛和马在咱老祖宗那时候起,就是干重活、累活的主力嘛可我又瞅见有人说,这词儿有时候是骂人的,就是说别人啥也不是,跟个软脚虾、窝囊废似的。还有人解释说,这是现在不少年轻人自嘲用的,说自己活得老累了,跟牛马一样被生活这条鞭子抽着往前走,停都停不下来。
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说法,当时就把我给整得有点迷糊了。我心想这到底哪个解释才是准的?还是说,这些意思都有,看用在啥场合?
真正让我对“牛马”这个词儿咂摸出点味儿来的,还得从我前阵子换工作那档子事儿说起。那段时间可真是把我折腾得够呛,但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也算是瞅见了现在不少人嘴里的“牛马”到底是啥滋味。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那前一份工,听着名头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实际上?天天加班加点那是家常便饭,雷打不动,有时候连周末都得搭进去,说是休息,在家也得随时待命。领导画的饼一个比一个圆,一个比一个大,但真到手里的那点钱,也就将将够糊口。我那时候就感觉自己整个儿就跟个陀螺似的,被人拿着鞭子使劲抽,拼了命地转,想停都停不下来。我就琢磨,这不就跟老早以前那些给地主老财家干活的长工差不多德行嘛只不过现在换了个新潮点的名头,叫“打工人”或者“上班族”罢了。
我好不容易下了狠心,决定换个地方试试。面试的时候,对方那叫一个客气,态度好得不得了,把他们公司说得简直是天花乱坠,各种福利待遇吹得神乎其神。等我真办了手续进去了,嚯,好家伙,才发现又跳进另一个坑里。新人嘛你们都懂的,啥杂七杂八的活儿、没人乐意干的累活儿,都一股脑儿往你身上堆。有时候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感觉自己真成了那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或者说,就是他们年轻人嘴里常念叨的那个“牛马”。我还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为了赶一个项目进度,我连着熬了好几个通宵,天亮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着镜子里自己那张憔悴不堪、黑眼圈深得跟熊猫似的脸,心里就条件反射地冒出仨字儿:“真牛马!” 那是一种啥滋味?有点无可奈何,有点想苦笑的自嘲,还有那么一点点已经习以为常的麻木。
那段时间,我还特意观察了下身边不少小年轻,他们嘴上天天喊着要“躺平”,要“佛系”,实际上?哪个不是在背地里偷偷拼命卷?一边在网上吐槽这“牛马”一样的操蛋生活,一边又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继续埋头苦干。这种拧巴又矛盾的劲儿,我算是结结实实地体会到了。
经历了这些糟心事儿,我再听到别人说“牛马”这个词,一下子就通透了,全明白了。它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单单纯纯指牛和马的词儿了。在现在的网络上,在年轻人的日常交流里,它更多的是一种复杂得难以言喻的情绪大杂烩。
有时候,它就是一种自我调侃和解嘲,说自己活得太辛苦,太憋屈,像牲口一样被人压榨使唤,跟以前大伙儿常说的“社畜”那个意思大差不差,但“牛马”这个词儿听着更糙一些,更直接,也更带劲儿。
有时候,它又是一种抱怨和牢骚,对这种不得不拼命努力但又看不到啥太大希望和奔头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无力感的吐槽和发泄。
有时候,这词儿也确实带点骂人的意思,比如用来形容某些行为特别离谱,或者某些人特别不是东西,不干人事儿,或者干脆就是说某个人特别菜,啥也不是,纯属废物点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词儿里透着一股子摆烂和耍无赖的味儿,大有那种“反正老子就这样了,爱咋咋地,你能把我怎么着”的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我自个儿琢磨着,这“牛马”之所以能这么流行起来,在年轻人当中传得这么广,也是因为它不偏不倚,正好戳中了现在很多人的痛点和痒处。生活压力跟座大山似的压在每个人身上,工作又苦又累,但大多数人又没办法撂挑子不干,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于是就用这种带点戏谑又带点无奈的方式来发泄一下情绪,调侃一下自己,找个心理平衡点。这就跟我看资料说,以前民国那会儿,拉黄包车的洋车夫们也被叫做“牛马”,也是因为他们干的是当时社会最底层、最苦最累的活儿,一个道理。
各位老铁,现在你们要是再听到有人说“牛马”,可千万别光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得多结合他说这话时候的那个语境,那个口气,好好琢磨琢磨。有时候,简简单单一句“牛马”,背后可能就包含了好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委屈和无可奈何。我,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和体会,现在也算是彻底把这个词儿给搞明白了。偶尔压力山大的时候,我自己也会在心里默默嘀咕一句:“今天又勤勤恳恳当了一天合格的牛马。” 也算是给自己找个乐子,排解排解心里的郁闷。这词儿,糙是糙了点,不怎么文雅,但确实是挺形象,挺接地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