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对这“北斗三号”导航没啥特别感觉,平时手机导航不都用得好好的嘛GPS、格洛纳斯啥的,也分不清谁是谁,反正能把我带到地方就行。直到前段时间,老听新闻里说咱们的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了,多厉害多厉害,我就有点好奇了,想看看这玩意儿到底跟我有啥关系,平时是不是真用上了。
一开始的摸索和准备
我这人就喜欢动手试试。所以第一步,我先琢磨了一下,怎么才能知道我手机到底用没用北斗。直接看地图软件,它也不会标出来说“正在使用北斗卫星”。
然后我就去手机设置里翻了翻,找那个“位置信息”或者“定位服务”的选项。有的手机在开发者选项里能看到更详细的卫星信息,但我这款好像没那么直接。不死心,我就去应用商店搜了搜,还真有那种专门的“GPS测试”或者叫“卫星信号查看”的App。我挑了个下载量还行、评价也过得去的装上了。
实践过程与记录
装好App,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打开的时候,它会请求定位权限,这肯定得给,不给它咋干活。
第一步:打开App,静待搜星。
刚打开,界面上一般是空的,或者只有几个点在闪。这时候得拿到室外,或者至少是窗边,信号才我就拿着手机站阳台上,等了大概一两分钟。
第二步:观察卫星视图。
慢慢地,界面上开始出现代表卫星的小圆点或者小方块了,底下通常会有个列表,显示搜到的卫星编号、信号强度、属于哪个系统(比如GPS、GLONASS、Galileo,当然还有咱们的BDS——北斗)。
你猜怎么着?我一眼就看到了好多BDS开头的卫星! 以前我一直以为手机主要还是靠GPS,没想到北斗的卫星数量一点都不少,甚至有时候比GPS还多。那App里通常会用不同颜色或者图标来区分不同导航系统的卫星,比如GPS可能是美国国旗,BDS可能是五星红旗,或者直接用字母标出来,还挺直观的。
第三步:查看信号强度和参与定位的卫星。
我仔细看了看,那些BDS卫星的信号强度条,绿油油的,挺满的,说明信号不错。App里还会显示哪些卫星实际参与了当前的定位解算。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参与定位的卫星里,北斗的星经常占了大头。 这下我才算真正体会到,北斗导航真的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了。
我还特地跑到一些以前觉得GPS信号不太好的地方试了试,比如楼宇比较密集的小区角落。感觉上,现在的定位速度和稳定性确实比以前好一些。虽然这只是个人体感,没法做精确对比,但至少说明北斗的加入,让整个定位体验更顺畅了。
一些发现和感受
通过这回简单的实践,我发现:
- 北斗真的在用: 这不是一句宣传口号,咱们的手机很多时候都在默默使用北斗卫星进行定位,而且效果还挺
- 卫星数量多: 搜到的北斗卫星数量确实不少,这应该是保证定位精度的基础。我查了下,北斗三号是全球组网,除了类似GPS那种中圆轨道卫星,还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都有优势。
- 混合定位是常态: 现在的手机定位,基本都不是只依赖一个系统,而是GPS、北斗、格洛纳斯等多系统联合工作的。哪个信号好就用哪个,或者综合起来用,这样整体的稳定性和精度就上去了。
- 短报文功能很独特: 虽然我这回实践没法体验到,但我了解到北斗有个独门绝技——短报文通信。就是说,在没有手机网络信号的地方,装了特定模块的终端还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消息,这在应急救援、远洋渔业这些领域太有用了。咱平时导航用不上,但知道有这么个功能,就觉得特牛。
我还看到有数据说,像高德地图这些主流导航App,每天调用北斗卫星定位的次数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甚至超过了GPS。这说明北斗在国内的应用已经是主力军了。
总结一下
这回实践让我对北斗三号导航有了更直观、更实在的认识。以前觉得它离我们挺远,是个高科技名词,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为我们提供服务。从“听过”到“用过”,再到“了解”,这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以后再用手机导航,心里会更清楚,这背后有咱们国家自己的“星星”在指路!感觉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