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聊聊这个话题。也不是说我今天结婚,别误会,哈哈。主要是最近瞎琢磨,看到一些事儿,听到一些歌,就想到了这个有点绕口令似的问题。
最初的印象与实践的开始
以前也算是个半吊子的婚礼爱好者,帮着朋友出过不少主意,也客串过几次婚礼上的小角色,比如帮忙布置个场地,或者跑跑腿啥的。那时候,对“新娘”这个词儿的理解,挺简单的。不就是穿上洁白的婚纱,漂漂亮亮,挽着自己心爱的人,接受大家的祝福嘛就像很多女孩从小就有的那个“公主婚纱梦”,真到了那一天,肯定会有点恍惚,感觉跟做梦一样。
观察与深入的体会
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我正儿八经地接触了几次婚礼的筹备,甚至还斗胆给关系特铁的一哥们儿当过一回司仪。这下可算是近距离、全方位地“实践”和观察了。从那时候起,我对“新娘”的理解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
我发现,新娘和新娘,那可真不一样。有的新娘,你一看就知道,那是打心眼儿里高兴,那种幸福感,能从眼睛里溢出来,感染周围所有的人。她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没弄好而着急,也会因为一句真诚的祝福而感动得掉眼泪。这种新娘,她就是她自己爱情故事里的主角,是那个心甘情愿走向另一半的人。
但也见过一些,怎么说,感觉就有点微妙。她们也穿着华丽的婚纱,脸上也挂着标准的微笑,但你总觉得那笑容底下,缺点儿什么。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你神情忧伤,你究竟是谁的新娘?” 没那么夸张到忧伤,但就是那种,好像完成一个任务似的。我记得有一次,新郎在那边忙得团团转,感谢这个感谢那个,新娘就安安静静地站着,表情不多,话也不多。后来听人私下里嚼舌根,说什么两家条件不错,催着结的,感情嘛也就那样。那时候我就在想,这姑娘,她是谁的新娘?是她父母期望中的儿媳妇?还是那个站在她旁边,名义上是她丈夫的那个男人的新娘?或者,她只是某个特定社会角色——“新娘”的扮演者?
还有更极端的,网上不是老有些什么“张家界新娘”之类的八卦嘛说得可难听了,什么“毁三观”。虽然那些事儿真假难辨,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是所有披上婚纱的,都真心实意地奔着幸福去的。有的可能是为了物质,有的是为了某种妥协,甚至有的,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
实践后的思考与感悟
经过这些“实践”,我现在再看到“新娘”这个词,或者在婚礼上看到新娘,心里都会多琢磨几下。远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地觉得,,结婚了,真我会想,这个女孩,她此刻的身份,这个“新娘”的头衔,对她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就像有些文艺作品里描写的,什么“灰败的躯壳却时时在月下显露优美的身姿”,听着挺美的,但也挺悲凉的。如果一个新娘,她的内心和外表不是统一的,那这份美丽,又能持续多久?她最终又会是谁的“新娘”?
说到底,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新娘,应该是她自己的新娘。她得清楚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为什么选择身边这个人。然后,她才是那个男人的新娘,是两个家庭因为爱而联结的纽带。如果连自己这关都过不去,那这个“新娘”的身份,可能就有点名不副实了。
嗨,瞎叨叨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反正就是我这点不成熟的小感悟,分享给大家,也算是我对自己这段时间观察和思考的一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