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活字雕版谁更古老?学生必知的中考历史知识点!

今天大清早就被私信催更了,好几个初三学生留言问我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到底哪个更老,说他们历史练习册上老搞混。行,这事儿光讲知识点多没劲,咱得动手试试才知道深浅。

翻箱倒柜找家伙事儿

我寻思着得复刻个简易版。先从杂物间翻出块巴掌大的松木板,表面还挺平整——这块板光荣成为雕版印刷实验品一号。又扒拉出孩子玩剩的橡皮泥、一小块橡皮擦,还有厨房削土豆的旧刮刀(洗干净了!)。墨汁?直接拿写毛笔字剩下的,就是有点结块,兑了点水搅和半天。

先拿雕版印刷开刀

刻字真是个体力活!想刻个最简单的“文”字,用铅笔描捏着刮刀就开始抠。刻轻了没凹槽,刻猛了木屑乱飞,差点崩进眼睛。力道根本控制不住,一刀下去歪到姥姥家,“文”字右边那一捺直接刻成了波浪线。汗都滴到木板上了,手还酸得不行。好不容易刻完,刷墨的时候更狼狈:毛刷一蘸,墨汁全堆在笔画沟槽边,手一抖,板子侧面糊了一片黑。抓了张废纸往上按,结果……洇得一团模糊,“文”看起来像个黑疙瘩。行,古人也挺不容易。

  • 教训一:木头太硬,刻歪就废
  • 教训二:墨刷多了立马变墨团
  • 教训三:按轻了字糊,按重了纸破

折腾活字印刷

轮到活字了,心里琢磨:整块板子太难搞,分开弄总行?橡皮擦切成小方块当底座,橡皮泥搓成细条捏字——别笑话我,真用橡皮泥捏了个“字”!比划半天把它粘在橡皮块上。试了学生“学”字,笔画多的要命,捏得歪歪扭扭像蚯蚓爬。拼名字倒是乐子大了:把“李”、“明”两个字的小方块凑一起,结果一个高一个矮,放纸上根本不平。倒了点墨汁想抹均匀,橡皮泥吸墨太狠,按下去的瞬间,“李”字直接塌了一半,“明”的右边横飞出去。行,又翻车了。

活字雕版谁更古老?学生必知的中考历史知识点!

不过这么一搞区别是真明白了:雕版那木板沉甸甸的,刻错一笔整块报销,笨重得很;活字?别看捏得丑,小明塌了换个“小强”名字分分钟的事,就是拼的时候麻烦。擦干净手查手机——唐朝就满大街雕版印历书了,宋朝毕昇搞活字的时候,雕版都红火一百多年喽!活字先进是先进,但古代真没推广开,刻字太贵,排版又慢,还不如雕版一劳永逸。

跑去教室显摆成果

下午直接揣着俩“残次品”溜进表弟的班。把那块刻废的雕版和塌了“明”字的活字往讲台一拍:“瞅瞅!哪个早?”那帮熊孩子传着看,摸到木板上的刀痕都“嚯”一声,捏到软塌塌的橡皮泥又嘎嘎乐。黑板写重点的时候我故意用红粉笔框出唐朝雕版四个字,底下有人立马抢答:“老师!刻木板的那个更老!”就冲这句话,我这墨水没白糊一身。

回家路上琢磨,历史书上冷冰冰的“谁更早”三个字,真不如自己刻一刀、捏一手的体验来得猛。下次谁再问我,直接甩他块木头:“自己刻刻看呗!”

��,我这墨水没白糊一身。

活字雕版谁更古老?学生必知的中考历史知识点!

回家路上琢磨,历史书上冷冰冰的“谁更早”三个字,真不如自己刻一刀、捏一手的体验来得猛。下次谁再问我,直接甩他块木头:“自己刻刻看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