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长大了歌词创作背景揭秘?原来这首歌有这样的故事!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昨天半夜剪视频剪到头昏眼花,随手划拉手机找灵感,突然蹦出《长大了》这首歌的副歌。欸?这歌词听着平平淡淡,但后劲儿贼大,挠得我心里直痒痒。干脆撂下鼠标翻创作平台后台,想把词作者揪出来看看是哪路神仙,结果你猜怎么着?查无此人!连个署名都没有,这不成心让人睡不着吗?

较上劲了

我这人轴,越找不着越想挖。凌晨四点抱着笔记本蹲飘窗上,把这首歌的播放平台全翻了个底朝天,官方介绍只有一句“收录于20XX年合辑”。得,没辙了,只能自己硬扒。

长大了歌词创作背景揭秘?原来这首歌有这样的故事!

先从最熟的旋律下手,手机开循环播放,扯了张打印纸开始画时间轴:

  • 前奏口哨声一起,纸中间画了个小人在骑自行车;
  • “巷口路灯总亮得晚”那句冒出来,赶紧在纸右边涂了个歪脖子路灯,还特意标上接触不良一闪一闪的效果;
  • 唱到“球鞋踢飞易拉罐”时,嚯,手比脑子快,直接在巷子地上画了个变形可乐罐,笔尖差点把纸戳穿。

笔一扔才发现,整张纸活脱脱是九十年代老城十字街,连副食店门口挂的腊肉油渍都被我无意中点了几滴墨水上去。

长大了歌词创作背景揭秘?原来这首歌有这样的故事!

耳朵当显微镜使

光有画面还不够,得听听门道。翻出压箱底的监听耳机,把副歌“忽然就懂我妈的菜咸”那几句反反复复撕开了听:

  • 背景里真有炒菜铲子撞锅声,嚓嚓的;
  • 第二遍副歌时冒出来细碎的硬币声,数了数正好三个五毛硬币——这不交学费的钱声吗!
  • 结尾那句“童年从晾衣杆上飘走”之后,耳机最左边有特别轻的嘎吱声,活像生锈的晾衣架被风吹转了个方向。

听得太投入没注意时间,天都蒙蒙亮了。物业大叔在楼下哐当哐当开垃圾桶,我耳朵里还残留着歌里自行车铃铛的余音。

逮着人问

下午顶着黑眼圈杀到常合作的录音棚,死皮赖脸拽着调音师老王讨情报。老头儿被我烦得直嘬牙花子:“这歌母带又不是我做的...”眼看我要把他珍藏的龙井茶叶罐抱走,才猛地拍大腿:“演唱那小子!上个月来补过和声,闲聊时说漏嘴过!”

赶紧掏出手机翻到歌手主页,点开最新那条吃播视频——好家伙,他面前那盘红烧肉底下垫的旧报纸,日期1998年7月23日!镜头一晃而过,报纸角落印着“向阳路小学暑期通知”。

碎片拼图

回家路上蹲地铁站狂写推理笔记:

  • 歌词时间线锁定在1998年暑假,那年发过大洪水;
  • 歌手在洪水区长大,歌里“积水漫过台阶”是写实;
  • 反复出现的“外婆蒲扇”,暗示演唱者是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
  • “期末试卷折的纸船漂远了”那句,用钢琴高音区叮叮咚咚模仿折纸声——考得多差才舍得拿试卷玩!

最绝的是在论坛翻到条冷门回复,有网友说小学劳动课学过用易拉罐做烟灰缸。好么!跟歌里“踢飞的易拉罐”对上了,八成是赶手工课作业熊孩子的杰作!

意外实锤

本来打算收工了,临睡前刷同城短视频消遣,划拉着划着手突然顿住——本地旧物展销的直播里,有个褪色的红星牌麦乳精铁罐,罐身贴的卡通贴纸和歌手吃播视频里的冰箱贴一模一样!主播说这罐子来自98年洪水捐赠物资。破案了!那句“尝到甜的滋味”原来是冲着罐子唱的!

搞到现在彻底睡不着了,把这几天扒拉的证据摊了满床。看着窗外天大亮,突然明白这歌为什么藏着不署名——作者压根没想写歌,这是拿音符拼了本带锁的童年日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