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闲书看到个句子,“两家世代通同气连枝”,突然好奇这成语到底是比喻啥的。干脆掏出手机想查查典故,结果在搜索框里手欠打成了“同气连理”,蹦出来一堆嫁接果树的技术贴。
折腾工具
先抓了本《成语大辞典》摁在桌上哗哗翻,折腾得手指头都发黑了才找到“同气连枝”。书里就两行字:“比喻同胞兄弟姐妹”,后面跟着个《千字文》的出处。可记得书里那句话是形容两户人家的?感觉书上的解释差点意思。
转头开电脑搜古籍数据库,词条里跳出来《文选》苏武那句“况我连枝树”,刚想仔细看,小区楼下修路开始钻地,“嗡嗡嗡”震得显示器直抖。气得我一把拔了电源搬笔记本去阳台。
挖古籍
蹲在晾衣架下面重连wifi,终于看清李善注引《吕氏春秋》:“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正琢磨“异息”是啥意思,隔壁阳台突然浇花,水差点溅到键盘上。
缩着脖子继续扒拉资料,发现这词在古人嘴里主要干两件事:
第一个是形容真·亲骨肉- 北周庾信写《伤心赋》:“兄弟则五郡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同气枝属,莫不牵连”
- 《太平御览》里陶渊明给程氏妹写的祭文:“同气分体,我念尔存”
正看到这儿老婆喊晾衣服,抱着电脑往衣架底下钻,后脑勺“哐”撞上不锈钢管。
意外发现
揉着脑袋继续翻《汉书》,突然在《西羌传》里挖到宝:“匈奴与中国,同气连枝,各以部位分南北”。眼珠子都瞪圆了——敢情两千年前就有人拿这词比喻同盟关系!
后来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里逮住乾隆批注南唐后主:“李煜若稍知同气连枝之义,岂至灭亡”。得,连皇帝老儿都把这词当政治联盟用。
现实验证
吃晚饭刷新闻时,正巧看到某国撕毁贸易协定的报道。指着手机跟老婆嘟囔:“这不就是同气连枝的反面教材嘛”结果她白我一眼:“先把你裤脚上刚蹭的酱油汁洗干净!”
晚上躺床上琢磨,现代人用这词倒是省事,直接把范围缩到“亲兄弟姐妹”了。要拿来说两国结盟,怕是要被骂滥用成语。转念一想,我查个资料撞出俩包还淋了花洒水,倒跟这成语似的——跟倒霉事“同气连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