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我当时蹲在旧书市场淘老玩意儿,手指头刚摸到一本泛黄的《民俗杂谈》,封面上那个模糊的侧影一下子就给我吸住了。回家翻到讲"光影把戏"那章,说汉朝宫廷里就有这玩意儿了?我寻思这得好好扒一扒。
一、翻箱倒柜的起步
真不是瞎琢磨,第二天麻溜儿奔省图书馆。老管理员推眼镜瞅我一眼,直接给我指到古籍区犄角旮旯。吭哧吭哧搬下来半人高的《汉书》,哗哗翻到《外戚传》那卷,眼睛都瞅酸了才在夹缝里找着句:"李少翁夜张灯烛,设帷帐......"——这不活脱脱皮影戏雏形嘛激动得我差点把书页扯出豁口。
二、碰上一鼻子灰
本来以为板上钉钉了,结果晚上躺床上刷论坛,看见有杠精说唐朝才算真成型。憋着火凌晨三点爬起来查敦煌壁画高清图集,放大镜怼屏幕上看飞天舞女图——那衣带飘的架势,跟皮影戏里纸人儿扭的劲儿像了个七八分!心里咯噔一下:汉朝那会儿怕不是刚弄出影子玩法,到唐朝才真成气候?
三、跑去乡下找活证据
越想越坐不住,周末直接杀到邻省皮影老村。钻进胡同最里院找着张老手艺人,老爷子正拿刻刀削牛皮。厚着脸皮蹭了壶茶,听他唾沫横飞:"咱家谱记着祖上唐代就在长安城耍灯影!"说着从炕柜底层掏出本油纸包的册子,霉味混着牛皮味儿直冲鼻子——上面明明白白画着开元年间皮影戏班缴税的单据!
四、动手试了把才真信
回程路上脑子发热,网购了两斤生牛皮。照着资料片学鞣制,阳台熏了三天差点被邻居投诉。拿刻刀雕汉武帝造型时,牛皮厚得刀都打滑。好家伙,汉朝用兽皮?那会儿鞣制技术怕不是要把李少翁累吐血!举着牛皮片儿对着台灯比划,影子粗糙得连男女都分不清,更别说唱整出戏了。
- 汉朝那是点亮了技能树:玩影子的创意绝了
- 唐朝才算点满天赋:牛皮处理得透亮,刻工精细能演大戏
- 宋朝直接开连锁店:茶楼夜市全是皮影戏班子
跟老爷子视频连线,他瞅着我那坨雕废的牛皮直乐:"瓜娃子!老祖宗用羊皮都得熬三年才出师!"得,白折腾半个月,但至少弄明白了:皮影戏这玩意儿就像盖房子,汉代打地基,唐代立梁柱,到了宋代才装修开业大酬宾!
(后记:那坨雕废的牛皮没扔,现在挂书房当警示牌——下回再想先摸摸这糙得扎手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