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票前压根没抱希望
上周四刷微博看到漫威官号在吹《银护3》预售破亿,我嘬着奶茶直撇嘴。这两年超英片扑街的还少吗?赶紧掏出手机扒拉猫眼数据,结果手指头一滑——好家伙,凌晨场的IMAX厅居然坐满三分之二!当场把奶茶撂桌上,薅起外套就往楼下万达冲。
蹲在影院角落当人形记录仪
取票时特意瞄了眼排队取爆米花的队伍,七八个年轻人清一色穿着星爵同款皮夹克,有个哥们后脑勺还剃了格鲁特树枝造型。进场摸黑掏出手机备忘录,演到火箭浣熊回忆实验室那段,前座姑娘抽鼻子的声音比爆破音效还响;等格鲁特抡着人当鼓槌跳舞时,整个厅笑得座椅都在震。散场时猫在出口假装系鞋带,听见三拨人讨论要二刷。
回家连夜扒数据
鞋都没换先扑到电脑前,凌晨一点半把票房曲线图拉出来对比:首日排片占比才34%,但上座率硬是把同期某动作片甩出两倍多。翻豆瓣短评更邪乎,五千多条评论里四星以上占78%,连平时专骂漫威的影评人都说"这部能哭"。顺手点开购票平台查了下,我们这小城市午夜场到周二还保持着60%的上座率。
拆解这2亿票房的猫腻
泡着隔夜茶琢磨到三点,终于咂摸出味儿了:
- 疫情后观众早学精了,营销吹上天不如闺蜜哭红眼管用
- 超英疲劳?大家只是烦流水线罐头
- 彩蛋拍到字幕全黑才结束,保洁阿姨都举着拖把在等
彩蛋差点害我丢脸
周五拉老婆去二刷时嘚瑟:"结尾彩蛋在1小时47分"。结果灯光亮起那刻,后排大哥突然吼了嗓子:"哪有新团队镜头!"整个厅的人齐刷刷扭头瞪我,冷汗刚冒到脖领子,银幕突然啪地亮起亚当术士的金屁股,满场"卧槽"声里老婆差点把我胳膊掐紫。
捧着爆米花悟了
现在盯着破2亿的海报,突然想起散场时听见的对话:"值吗?""值!浣熊救小孩那段够我记三年"。说到底观众要的从来不是超能力,是能让人攥着爆米花忘记吃的真故事。你看昨天热搜#银护3纸巾不够用#的话题,比什么特效通稿实在多了。影院保洁阿姨这两天倒的纸巾筐,大概能堆成座浣熊山——这可比冷冰冰的票房数字烫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