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着没事干,突然想起阳光大道这个名字,总觉得挺耳熟的,但硬是说不上是哪儿的路。这好奇心一上来,拦都拦不住,我立马决定动身去查个明白。
第一步:上网猛搜资料
翻开我的旧笔记本,连着家里的Wi-Fi就开始猛搜。先输入“阳光大道在哪里”,结果出来一堆乱七八槽的景点推荐,有说北京故宫旁边的,有说上海外滩的,更有搞笑的说广东的城中村也有这么一条路。我去,乱七八糟的,没一个靠谱的。我试着点进去几个网页看看,大部分都是广告和旅游团的吹嘘,搞得我头大如斗。真没想到,这么个简单问题,网上居然没个正经答案。心里头犯嘀咕,怕是得亲自跑一趟才行。
第二步:亲自去现场走访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跳上公交车,跑去城市中心转悠。地图上标了几条叫“阳光大道”的路,我挑了个最近的,就在老城区那边。到了地方一看,挺普通的一条小路,两边全是小吃摊和杂货铺,人挤人吵吵闹闹的。我问了附近几个店主:“这条阳光大道有啥来头不?”结果人家都摇摇头,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还笑我:“哥们儿,你瞎操啥心?不就是条普通马路嘛”听了这话,我有点气馁,但又不甘心空手回去,就顺道问了问旁边的环卫工人。那个大叔倒挺实在:“我扫了十多年地,这名字好像是政府改的,说是要推广啥环保阳光,实际上屁都不是。”绕来绕去,也没摸清门道。我只好掏出笔记本记了几笔,准备换地方。
琢磨着线索断掉了,我转去图书馆翻书看。翻了好几本地方志和地图册,总算找到点蛛丝马迹。书上说,阳光大道最早在云南那边,是一条抗战时的物资运输路。我还真没想到,跟阳光半点关系没有。记录完这些,我寻思着得继续挖深点。
第三步:意外找到老前辈
事儿就是这么巧,回家路上,我在公园长椅歇脚,碰上一位遛鸟的大爷。闲聊起来,提到阳光大道这茬,大爷眼睛一亮:“小伙子,你还真问对人了!”他说自己年轻时候在云南当过护林员,清楚得很那路的来历。原来,阳光大道根本不是什么太阳路名,而是个叫孙明阳的人名字起的。孙明阳是当时一个连长,领着大伙儿修路送军粮,路通了之后当地人感激他,就把路叫“明阳大道”。后来解放时文件写错了,写成“阳光”,结果传开了,越传越离谱。大爷拍着大腿说:“你说这事儿出人意不意外?哪是阳光大道,分明是人名大道!”听罢我都笑岔气了,这也太搞笑了,没想到真相这么逗比。
写记录和反思
回来路上,我边走边理思路,赶紧在笔记本上誊清了所有细节。从网上搜查、实地走访到意外遇人,整个儿过程一波三折,折腾了我大半天,但最终挖出这么个惊喜结局,还挺有意思的。现在想想,啥事都别轻信网上的忽悠,真得靠自己腿脚去跑。回头跟老婆一唠这事儿,她边笑边说我:“你闲得蛋疼?”嘿这习惯挺值当,下回遇上啥历史问题,我准再试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