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教程 正文

周鸿祎谈中美AI差距影响大,产业如何应对

上周蹲电脑前刷新闻,突然蹦出来老周那个演讲视频,标题挺唬人——《中美AI差在哪,咱产业咋整》。当时就拍大腿了,这不就是我天天琢磨的事么!赶紧点开看了两遍,茶水凉了都没顾上喝。

一、先得整明白老周到底说了啥

我抓起笔记本就开始划拉重点。老周主要扯了两块:一个是芯片,一个是搞应用的门槛。他说美国卡脖子卡得狠,高端芯片不卖你,咱们大模型训练就跟瘸腿跑步似的。再就是人家整那些闭源大模型,像OpenAI那种,开发者拿着就能直接做APP,跟搭积木一样。咱这边?好东西是有,可零零散散的,新手摸不着门道。

周鸿祎谈中美AI差距影响大,产业如何应对

  • 芯片这事儿真憋屈:老周甩了个数据,说训练个大模型得堆几千张A100芯片,我当时倒吸一口凉气。回头翻墙扒拉半天国外报告,发现咱们国产替代的芯片算力差好几档,跑起来慢得像老牛拉破车。
  • 生态搞得稀碎:拿GPT举个例子,人家连文档带接口弄得明明白白,小团队三天能搞个智能客服出来。咱国内?我在GitHub转悠一圈,各家框架都不一样,调个参数都得查三小时文档。

二、钻进厂子里看真相

光听大佬吹风不行,得找实干的人唠唠。第二天我就奔着做智能客服的兄弟公司去了。他们CTO是我老同学,见面就大倒苦水:“搞个语音转文本,中文方言识别率死活上不去!想用某大厂新出的模型试试,结果人家接口按分钟收费,每分钟顶我一顿饭钱!” 我在他工位蹲了一下午,亲眼看着工程师对着屏幕挠头——同一个问题,国外模型返回结果干净利索,国内模型总带点废话。

后来跑制造业园区转悠更开眼界:小老板想用AI质检零件,便宜的方案识别不准,贵的方案养不起工程师。车间主任嘬着烟跟我算账:“买个现成系统够雇八个老师傅,你说我选谁?”

周鸿祎谈中美AI差距影响大,产业如何应对

三、琢磨点土法子应对

回家路上我就开始盘算,普通企业能咋办?整不了芯片搞不了框架,总得活下去。

  • 别死磕大模型:跟同学公司技术聊完就明白了——中小企业先别惦记什么千亿参数。用现成API解决具体问题最实在,比如把客服常见问答塞进本地知识库,准确率反而更高。
  • 抱团薅羊毛:园区里三家电子厂后来合伙租了台服务器,拼单买算力。有个厂长嘿嘿笑:“就跟村里合买拖拉机似的,省钱!”
  • 抠细节省资源:亲眼见技术小哥把图片识别模型裁剪到原来的1/10大小,在国产芯片上跑得飞起。他得意地晃鼠标:“跟给发动机调化油器一个道理!”

说点实在的

这趟跑下来最深的感受:短期别指望弯道超车,人家积累多少年了?但咱也别丧气!老说“差距在拉大”,可前年我写AI报道时候,国内连个能聊天的模型都找不着。现在至少能跑起来了,就是得学会瘸着腿赶路。产业要活命,该拼单拼单,该裁剪裁剪。等哪天像光伏那样杀出血路,老美卡脖子?呵,到时候谁卡谁还不一定!

周鸿祎谈中美AI差距影响大,产业如何应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