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媳妇打羽毛球可把我整懵了,打着打着发现一个球飞起来晃晃悠悠的,明显不对劲儿。捡起来一看,好家伙,这球咋秃噜皮了?几根毛都歪七扭八了。回家扒拉球筒,发现买的那盒球里好几个都这德性,一股火就上来了——这羽毛球到底几根毛算合格?总不能凭运气买球!今天啥活也不干了,非得把这问题整明白!
第一步:动手拆球
为了搞清楚,我直接从家里翻出来七八个不同牌子、新旧不一的羽毛球。还找了个看上去最破最飘的,咔嚓就用剪刀把底部那圈胶皮剪开了。这一拆开,里面的毛根根分明露出来,全都插在那块软木底座上。我就一根根往外拔,然后跟小学生排队似的,把它们在桌子上排排坐,一根一根地数过去...好家伙,数了好几遍,生怕眼花,这破球居然只有13根毛!旁边另一个新点的球,我也照样拆开一数,这回是15根!这下我更懵圈了。
第二步:查资料对标准
光拆自家球不行,心里没谱。我转头就打开电脑开始搜。查了半天才知道,原来羽毛球羽毛数量是有明确规定的!重点就是国际和咱们中国自己定的标准。资料里白纸黑字写的:
- 必须得有16根羽毛! 对,就是这个数。
- 都得是一整根鹅毛或者鸭毛,中间不能是拼起来的或者毛渣压成片那种。
- 同一个球上的羽毛长度、宽窄得尽量一致,不能差的太离谱。
看到这个标准,再回头看看我那拔下来的13根毛和15根毛的“试验品”,啥也别说了,都不合格!尤其是那个13根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第三步:研究毛为啥要16根
我就纳闷,为啥非要16根?少了不行吗?看了解释才知道,这羽毛数量跟球飞得稳不稳太有关系了!球在空中飞,羽毛起着调节气流、保持平衡的关键作用。如果毛太少,兜不住风,球就飘,球速也不稳,打起来跟抽风似的难受。反过来想,毛太多也不行,阻力太大,球死沉飞不快。那些专业老炮们估计都做过无数次实验,拍板16根才是最平衡、最靠谱的数字。而且这16根毛的插法也有讲究,得分两层(外面一圈、里面一圈)排列,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球在空中旋转稳定。
我的亲身体验
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三个明确写着16根毛的球,其中一个还是国际比赛级别的(贵是贵点)。特意拿到楼道空地抛起来试了下。发现这16根毛的球跟之前那俩拆出来的货色完全不一样!下落轨迹特别直,基本是垂直的,打起来能明显感觉到力道反馈实在,指哪打哪的感觉。换上之前那个飘的15根毛的对比了一下,差的更远——发球发虚,拍面打中球的声音都不对劲,听着像劈了似的,飞行轨迹歪歪扭扭,半道儿能给你来个急转弯,简直没法玩。
买球经验谈
跑了趟体育用品店,专门去看羽毛球。以前就知道挑牌子和价钱,现在才算是睁眼了。我直接翻过球来看羽毛!看根部是不是整毛(能看清一根根纤维根部的),数一遍毛是不是16根(虽然塞得密,仔细瞅能数清),再看看每根毛长短宽窄匀不匀称。不看不知道,店里还真有标着“比赛级”但羽毛根部黑黢黢一坨胶水盖住看不清是整根还是碎毛压成的球!这种直接pass。有些便宜的“训练球”,直接写着毛片数少于16根(比如14根),这种就是图便宜牺牲性能的。现在终于明白,为啥高手们总说别贪小便宜买杂牌球了。
折腾了这一圈算是彻底明白了:16根整羽毛就是羽毛球的金线! 低于这个数,球就是个残次品,打着闹心。以后买球,甭管牌子吹得多响,包装多花哨,先翻过来给我瞅瞅毛!数不够16根或者毛片质量看着就磕碜的,扭头就走,白送我都嫌占地方!这小知识点,可算是焊死在脑瓜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