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路上全是水坑,一抬头看见小区墙面上趴着十几只蜗牛,从墙角一路往上爬。孩子突然扯着我袖子问:“爸,蜗牛为啥大雨后就爱往水泥墙上爬?掉下来不疼吗?”这问题可真把我问住了,随便糊弄孩子可不行,干脆回家做个实验弄明白!
一、翻箱倒柜找材料
到家我就开始翻腾。阳台储物箱里有个装月饼的透明塑料盒,大小正合适当蜗牛窝。又跑去楼下花坛,趁着土还湿乎,连泥带草皮铲了一大块铺进盒子底层,这样蜗牛能习惯点。关键道具是找了块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跟小区外墙材料差不多。我把它斜着靠在塑料盒的一边,底下用孩子搭积木的塑料块垫稳当。
抓蜗牛这事费老劲了!雨后蜗牛是多,但溜得贼快。蹲花坛边上找了半小时,好不容易才捏住三只壳子硬实的,一放进盒子就全缩回壳里不动弹。我赶紧盖上盖子,留了几个透气孔。
二、折腾半天等它们动起来
眼巴巴守着盒子等了两个钟头,那仨祖宗终于伸出触角。我照着真实下雨环境,用喷壶把水泥砖和泥土地面都喷得湿漉漉的,盒子内壁也挂了层水珠。
一开始蜗牛全在土堆上慢悠悠啃烂叶子。我急得拿草茎轻轻戳其中一只的壳,它还真顺着草茎爬起来了!等它爬到盒壁时,我把草茎往水泥砖方向挪了挪。这小东西犹豫了几秒,触角晃了晃,居然真转身爬上了水泥斜面!
另外两只看到它爬,也跟接力似的往砖上挪!最神的是那只最先爬的,明明砖顶就是塑料盒盖了,它居然九十度转弯,沿着盒盖继续爬,简直像装了导航!我在旁边盯着,脖子都酸了。
三、湿不湿差别真大
第二天中午地面干透,我又试了一次。这回没喷水,直接放蜗牛。好家伙!仨祖宗全趴在土堆上装死,碰它壳才懒洋洋动两下。最倔的那只被我拎到水泥砖中间,结果它原地缩进壳里半小时,慢腾腾滑回泥土地面去了。跟昨天往上冲的劲儿完全俩样!
还有个意外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亮晶晶的,我用棉签抹了点闻了闻,没味道。水泥砖上的痕迹干了会变硬,用手指搓都搓不掉。难怪小区墙面上总有白道子!
四、想明白为啥要上墙了
折腾两天总算琢磨出来了:水就是蜗牛的指挥棒!地面积水泡着难受,湿润的墙面反而成了安全通道。往上爬既能躲水洼,又能避开地上的蚂蚁虫子,没准还觉得高处更凉快。它们爬过的黏液像给自己铺了条防滑高速路,越爬越来劲。
昨晚上我还特意搜了搜,原来蜗牛呼吸孔怕水淹,这解释跟我的破实验结果对上了!现在想想,小区那些墙头蜗牛,根本就是在逃难嘛
等孩子放学回来,我得好好显摆显摆——你爹我蹲了两天水泥地,总算没白喂蚊子!下次看见墙上的蜗牛,咱也不用纳闷了,都是聪明的小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