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闲着没事,突然刷视频看到莆仙戏的表演,那唱腔儿贼有意思,就琢磨着这东西到底哪儿来的。以前总觉得莆仙戏就是福建那边的老玩意儿,但具体起源在哪儿还真不清楚。正好最近有空,我就决定自己动手整明白,别再人云亦云了。
说干就干,我先上网瞎逛了逛。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里噼里啪敲"莆仙戏起源",一下子跳出几百条结果。翻了几页,啥说法都有:有人说唐朝就有,有人提南宋故事,还有人扯福建莆田本地演变。看得我头大,这不靠谱的玩意儿太多了。一咬牙,我干脆去图书馆翻翻老书。
图书馆里灰扑扑的,我翻了几本地方志和民间记录的书。发现一本80年代出版的《福建戏曲志》,里面用大白话写着莆仙戏最早是从唐朝歌舞演变过来的。书上画了图,显示主要在莆田仙游那一带兴起,结合了祭祀和民间庆祝的活动。当时我就好奇了,唐朝那会儿福建还是边角小地方,农民们唱戏咋能传下来?继续刨书,发现书里强调莆田在唐宋时期是码头重地,外地戏曲像宋杂剧、南戏,随着商船传来混本地民俗,久而久之就成莆仙戏了。
我的莆田溜达实录
光看书不过瘾,我第二天就开车去了莆田。找当地人打听,进一个小破茶馆。老板是个大爷,听说我关心莆仙戏起源,立马热情起来,泡茶侃大山:"小伙子,这戏老根就在仙游村那儿!我爷爷小时候就去唱过,村里祠堂还供奉着戏神。"他指了指茶馆墙上挂的老照片,说是上世纪的庙会戏台。我跟大爷瞎聊半天,记下要点:戏班子是家族代代传的,唱词融合了当地土话和佛教祭拜的风俗,源头算唐朝开始成熟。
- 源头关键:唐朝歌舞和祭祀揉合,莆田仙游渔民先搞起来。
- 演变真经:宋朝前后吸收外来戏种,像河南那边来的杂剧元素,加上海商带动的交流。
- 为啥能传下来:本地人迷信,每年庙会都得唱戏求平安,口口相传了几百年。
查证一通,我发现真相就这么简单:莆仙戏压根不是凭空冒的,是唐朝渔民在莆田仙游闹腾出来的。结合茶馆大爷的话,我拍了点乡村视频分享群里,大伙儿都说这结论接地气,总算不用瞎猜了。整完这事感觉轻松不少,下次再碰到谁忽悠莆仙戏是元朝开始的,我就直接甩证据过去。